榫卯 sǔn mǎo,古典家具之魂,一榫一卯之間,一轉一折之際,凝結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。
中國有榫卯,日本也有榫卯?無疑,日本學自中國,而這兩國的榫卯又各自不同。
榫卯工藝在日本被稱為細木工工藝,與中國榫卯相同的是,其要涉及到復雜、互鎖的木制卯接,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不會使用到任何的釘子、螺釘或是其他粘合劑就可以連接兩個構件。
日本與中國的不同卻在于,日本基于技,而中國卻立于道。
幾年前,一個在汽車廠上班的日本年輕人發現了一本關于榫卯書。“我被當時那種不需要釘子或粘合劑,使用凹凸部分就能將物體緊密連接的傳統技術驚呆了?!?/span>
于是他開始搜羅世界各地榫卯相關書籍,不過書上的說明都非常系統化,普通人依舊很難看明白這中間的秘密。所以他開始創造自己的三維動畫圖解。
這位年輕人圖解的便是日本的榫卯工藝——
它類似與縮小版的房屋腳架,仔細看,在將具有不同凹凸的長方體組合在一起之后,是利用一個小小的圓木體鎖住。
而這組則像是一個墻面總共有兩個構件片,一片的一側凸出,而另一片則是以凹進為主,兩片結合在一起便可鎖住,完成一個組件。
而接下來的這些組件也很有趣,它們是不同大小的長方體,都有不同的凹凸形成,組合在一起之后有的可以直接固定,也有的是只需要幾個小圓木體便可以完成鎖住。
而這個可以算是相對復雜一些的,它是由五個小構件組成的完整體,彼此之間分別鎖定才能完成這個構件的組裝。
整體看上去,日本的榫卯更加偏向于技的層面,更多的訴求是將木材組合在一起,相比于中國榫卯將力學與美學結合的特征,便顯遜色。
中國榫卯,是中國古代建筑、家具和很多木制器具的最重要的結構方式,也是這些建筑和家具不需要鐵釘的秘密。
▌ 云型插肩榫(牙條、牙頭分造) ▌
▌ 柜子底棖 ▌
▌ 夾頭榫 ▌
▌ 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▌
▌ 傳統粽角榫 ▌
▌ 雙粽角榫 ▌
▌ 厚板悶榫角結合 ▌
▌ 三根直材交叉 ▌
▌ 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▌
▌ 扇形插肩榫 ▌
▌ 插肩榫變形 ▌
▌ 掛肩四面平榫 ▌
▌ 挖煙袋鍋榫 ▌
▌ 走馬銷 ▌
▌ 抄手榫 ▌
▌ 高束腰抱肩榫 ▌
▌ 方材丁字形結合(榫卯大進小出) ▌
▌ 加云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▌
▌ 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▌
▌ 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▌
▌ 圓方結合裹腿 ▌
▌ 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▌
▌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▌
▌ 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▌
▌ 圓柱丁字結合榫 ▌
▌ 平板明榫角結合 ▌
▌ 攢邊打槽裝板 ▌
▌ 厚板出透榫及拍抹頭 ▌
▌ 直材交叉結合 ▌
▌ 圓柱二維丁字結合榫 ▌
▌ 圓香幾攢邊打槽 ▌
▌ 楔釘榫 ▌
▌ 帶板粽角榫 ▌
榫卯工藝可以說充滿了中國古人的大智慧,一陰一陽,一盈一虧,互補共生,缺一不可。而且榫卯工藝也體現了“不把事做絕,不把路堵死”的做人哲學,起承轉折都是活扣,拆卸組裝不傷器物。
嚴密、間不容發,歷經千年而存在,被譽為“家中國粹”。古時的匠師們,利用榫卯結構讓每一塊木頭互相滲透結合在一起,創造一個渾然天成、天衣無縫的和諧世界。
中國榫卯,日本榫卯,您更鐘愛哪個呢?
- END -
【提示】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,如有轉載,請說明出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