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,研習君就想到一套絕美的繪畫——故宮博物院藏《十二美人圖》,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有趣味、識趣味的美人,以及她們鐘愛的家具。
《十二美人圖》原藏于圓明園內「深柳讀書堂」(即「廓然大公」),是雍正帝繼位前居所之一,當時圓明園里還沒有大規模西洋風格的建筑出現,園內建筑大量參考了江南的園林風格。
「廓然大公」園景
仔細觀察這些圖畫,可以發現里面均有豐富的家具陳設,且圖中女眷所用家具,有相當一部分是蘇式家具,輕小簡秀。
《紅樓夢》劇照
同時,這些家具還揭示了《十二美人圖》的一個重要秘密——這些畫作中出現的大量家具可以被歸為「坤系列」家具,所謂「坤」系列的家具,類似「坤包」,本身是為女性設計,更加突出女性柔美、優雅的特點,并被女性所喜用。
讓我們看圖說話吧!
博古幽思
斑竹椅 圖中女子所坐斑竹椅,無論用料和做工都在追求「天人合一」的感覺,這是蘇式家具的特點。
斑竹,又名「湘竹」或「湘妃竹」,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,為剛竹病變之結果,主產黃河流域以南,以湖南九嶷山、浙江等地所產為上。
最好的斑竹,其斑點顯現出五至八個同心圈,明清時期多用于制作各類工藝品。凡斑點漠糊不清者,是為下品。
立持如意
如意 圖中女子手持靈芝造型如意。明清兩代,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更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,成為承載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貴重禮品。
如意又稱「握君」、「執友」或「談柄」,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,多呈S形,類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狀。最早的如意,柄端作手指之形,以示手所不能至,搔之可如意,故稱「如意」,俗叫「不求人」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為主流;唐代發展為柄身扁平,頂端彎折處演變為頸部,柄首為三瓣卷云式造型。
明末時期,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,成為崇尚古風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賞物件。
如意的材質極為多樣,各色玉石、金、銀、銅、鐵、犀角、象牙、竹、木、陶瓷等等應有盡有。
持表對菊
琺瑯表 圖中女子手中所握為琺瑯表。琺瑯做工的表,自明代晚期傳入中國,深受清朝雍正、乾隆皇帝的喜愛,中國是當時世界鐘表市場的最大買家。琺瑯表分為兩類,掐絲琺瑯和畫琺瑯。
掐絲琺瑯的工藝分為3步:
在金屬胎底上先用金屬絲線勾勒出圖案的輪廓,使用天然粘合劑固定,再焊接到金屬胎上。
然后將不同顏色的琺瑯釉料填充到勾勒好的輪廓里,這些琺瑯釉料由研磨成細粉的礦石和金屬氧化物構成。
將金屬片放入溫度在850至900攝氏度的特制火爐中焙燒,釉料會因高溫而改變顏色,產生鮮艷的色彩。
畫琺瑯,也就是用琺瑯彩直接作畫,它的工藝是胎胚先燒上一層不透明的琺瑯釉作底層,而后再繪畫,入窯燒制而成。
倚榻觀雀
榻 圖中女子所坐為臥榻。
榻分臥榻和坐榻兩種,臥榻寬而長,亦可坐,盤膝跏趺為宜。無背靠,上面鋪上燈草編的席子,非常結實,故而不會使人墜落。
坐榻僅能容身,漢代或更早時期便有極低的小型坐榻,有供一人使用的,也有兩個人共坐的,隨著中國人坐姿的變化,坐榻也在發生改變,明清時期的坐榻,外形尺寸和漢時已大不相同。
榻的材質多樣,普通硬木和紫檀黃花梨等名貴木料皆可制作,榻面也有加藤面或其他材質。
燭下縫衣
玫瑰椅 圖中女子所坐為「玫瑰椅」,搭腦左右和扶手前端不出挑,是南方制作的一種座椅。
玫瑰椅的特點是靠背、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,尺寸不大,用材較細,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。
之所以稱之為「玫瑰椅」,一說是明代文人士大夫遵從「玉文化」,故取「玫瑰」二字 ,兩字均為斜玉體(不是「王」字旁,是「斜玉」旁)。
另一說法是在南方,稱這種椅子為「美鬼椅」,因為坐上去很舒適。南方人稱「鬼」有時是昵稱,如稱小孩子為「小鬼」。但是北方人不知道這種稱呼,所以傳到后來便成為「玫瑰椅」了。
玫瑰椅屬于中國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,多以黃花梨木制成,其次是鐵梨木,用紫檀木制作的較少。
倚門觀竹
花幾 又稱「花架」或者「花臺」,俗稱「高花幾」。花幾比茶幾出現更晚,大約在五代以后,自宋元時期花幾的制作數量開始增多。
花幾在是一種美化環境的家具,除少數體型較矮小外,大都較一般桌案要高,是專門用于陳設花卉盆景的,多陳設在廳堂、書齋或寢室各個角落,或者正間條案兩側。
花幾上置花瓶、盆花和盆景,有的擺放其他物品,形式有方、有圓、有六角、有八角,工藝都比較精致,放置室內甚覺雅趣。
烘爐觀雪
熏爐 中國古時用來熏香和取暖的爐子。熏香爐也叫「香熏」或者「香爐」,最初采用青銅為材料,比如漢代的「博山爐」。
后又出現了陶瓷做的外表有著精美圖案的火爐,在里面點燃碳火,時時撒上香料或散香。
熏爐大多為圓形,大腹,兩側有環。宮廷及富貴人家多有之。若熏衣被,可外加竹籠,即稱為「熏籠」。
桐蔭品茶
繡墩 又稱「坐墩」,圓形,腹部大,上下小,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,故又叫「鼓墩」,是自戰國以來以來婦女為熏香取暖專用的坐具。
唐代受佛教蓮臺影響,唐代婦女坐具多作腰鼓式,稱為「基臺」或「荃蹄」。這些坐具在宮廷中使用,上覆蓋繡帕一塊,故又稱「繡墩」。明清兩代的繡墩,不僅在室內使用,也常在庭園、室外陳設。
不少繡墩上下兩頭各做出弦紋一道,雕擊鼓釘,既簡樸又美觀。繡墩座面的式樣除圓形外,有海棠、梅花、瓜棱、橢圓形等。墩圈雕花精致,或海棠,或竹節,或藤蔓。墩面的裝飾也很講究,除板外,還有鑲嵌彩石影木,大理石、藤等。
繡墩的制作木材非常講究,常用紫檀、花梨、紅木等。
美人展書
桌 即桌子。供人憑倚和支承物體的家具。古代桌亦寫做「卓」,也有作「槕」的,但今都謂「桌」。桌又稱臺。
幾、案也屬桌類。但桌和案在形制上有本質區別。
何為案,何為桌呢?一般來講,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,腿的位置縮進一塊為案,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為桌。
裘裝對鏡
閑余架 畫中墻上放卷軸的那個「閑余架」是最具有女性特點的坤雅家具。
閑余架是無腿足裝置的懸掛式小架,和博古架有著明顯的不同。
博古架中擺放的是瓷器、玉雕等等,整個家居顯得莊重大方,而閑余架一般比較小巧,里面放的都是女主人的把鏡、絲綢等等喜愛的小玩意兒。
消夏賞蝶
欄 欄桿中國古稱「闌干」,也稱「勾闌」。
周代禮器座上有類似欄桿的構件。漢代以臥欞式欄桿為最多。六朝盛行鉤片勾闌。元明清的木欄桿比較纖細,而石欄桿逐漸脫離木制欄桿的形制,趨向厚重。
清末以后,西方古典比例、尺度和裝飾的欄桿形式進入中國。現代欄桿的材料和造型更為多樣。
欄的形制有漏空和實體兩類。漏空的由立桿、扶手組成,有的加設橫檔或花飾部件。實體的是由欄板、扶手構成,也有局部漏空的。
捻珠觀貓
圓窗 圖中女子正對的就是「圓窗」。
明代士大夫造園之風興盛,園林之窗樣式有「月窗式」、「八方式」、「梅花式」等,此處「月窗式」即指園林磚墻上所開之圓形窗洞。據考,「月窗式」不晚于崇禎四年便已在造園領域中刊行流布。
圓窗早在東漢明器陶樓中便出現過。這類圓窗是在夯土材料的墻壁上開的小面積的圓洞,窗口即是空洞,沒有窗框,不做窗格和窗扇。
聽說上戲篩選考生的第一道門檻是「整容的不要」,因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千篇一律的皮囊也就不好看了,而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。
衷心祝愿所有女神們節日快樂!多拾得一些雅趣,成為萬里挑一的美人!
祝天下女性節日快樂!
- END -
【提示】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,如有轉載,請說明出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