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語有云: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飲。
紅木亦然,樗樗紅木,得一圈椅亦足矣。
品位紅木精髓,從一把紅木圈椅開始就可以了。
圈椅,是中國傳統家具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,也是如今市面上見得最廣泛,最見功底的紅木家具。
因圈椅秉承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,除了構件截面均采用圓以外,還大量采用了曲線、曲面的構件。眾所周知,曲線及曲面是比較難控制的,其彎轉緩急稍有偏差,高矮胖瘦略有不同,便差之毫厘謬以千里。
如何正確的挑選?不如選一把款型樣式歷經歲月檢驗的經典“椅中經典,經典中的代表”。
— 1 —
圈椅之最
▲恭王府藏 明·黃花梨壽字紋圈椅
1981年陳增弼先生撰文介紹:
此椅在明代傳世的眾多圈椅中是設計最成功的一件,堪稱明式標準器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在時間的長河里,它的傳承始終有序:
1944年:由利奧諾拉·利希諾侯爵主人和艾琳·希爾利茲夫人收藏;
1944年:由古斯塔夫·艾克著入《中國花梨家具圖考》,后歸古斯塔夫·艾克收藏;
1972年:由安思遠先生收入《中國家具明清式樣》一書;
1981年:陳增弼撰文介紹這件圈椅;
1982年:在夏威夷為紀念艾克逝世十周年舉辦的中國家具展上展出;
2006年:艾克夫人曾佑和教授捐獻給北京恭王府;
2013年~2018年5月:國家博物館「大美木藝」經典明清家具展。
這把承載著上百年歷史并廣受贊譽與推崇的恭王府“壽字紋圈椅”,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漂泊后,由艾克先生的夫人曾佑和教授專程從美國運回故土,并捐獻給北京恭王府。
▲艾克先生的夫人曾佑和教授
如果是古典家具的業內人士,就一定會知道艾克先生于1944年著錄的《中國花梨家具圖考》一書,也就是這本書令中國的花梨家具在全世界引起了關注和轟動。而書中重點介紹的就是這把壽字紋圈椅。
▲恭王府藏 明·黃花梨壽字紋圈椅
椅子的四根圓直腿向中心傾斜,穿過座屜直抵圈椅四角,成為圈椅穩定的支柱,且通過自身的圓形截面與圈椅的造型因素發生內在的聯系。而靠背板和鐮把棍都設計成曲線,構成圈椅在垂直方向上的襯托著力點。
椅腿近地端,前、左、右三方連以雙穿,上為直棖,下為羅鍋棖,這與椅屜的劈料作法既有呼應,又有變化。
▲恭王府藏 明·黃花梨壽字紋圈椅局部
椅面軟屜,劈料制作的下牙條,但座面下的牙條并非常見的壸門造型,而是雙混面直棖加角牙的形式。椅子的四腿八奓一木連做,四腿間步步高趕棖,上為直棖,下為羅鍋棖,這與座面的劈料作法既有呼應,又有變化。
— 2 —
仿古不泥古
三年前,當陳洪偉在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看到這把壽字紋圈椅時,就被其散發的氣韻深深震撼。
這樣精美的家具,不應該只藏在深宮博物院里,更不能只留在書上。
于是,他萌生了一定要把圈椅精仿出來的念頭。
▲恭王府藏 明·黃花梨壽字紋圈椅
之后,他又多次去國家博物館觀察并勘測實物,并反復參照《中國花梨家具圖考》一書中艾克所測繪的這把圈椅的三視圖和詳盡細節圖。
跟他的紅橋紅仿古家具團隊一起探討,反復琢磨這把圈椅。圖紙無數次地調整,一遍又一遍地打樣,反復琢磨這把圈椅。
▲圖片選自《中國花梨家具圖考》(艾克著 楊耀繪)
面對經典,并不是人人都有勇氣提出質疑。這把被世人贊譽無數的圈椅經典,卻鮮有人知道它其實是把有問題的圈椅。
該椅兩側及后面的角牙有別于正面,是簡單的素牙頭。通過仔細觀察,我們可以發現在橫棖下方,留有鑿空的榫眼。很顯然,這些素牙板并非椅子上原有的部件。
▲恭王府藏 明·黃花梨壽字紋圈椅
后經證實:
艾克得此椅時,曾因牙頭丟失而修理過——因當時社會動蕩,經濟不景氣,簡單用楸木配置了六個素牙頭裝在兩側及后面,造成這把圈椅的美中不足。
為了還原原物的最本真面貌,陳洪偉和他的紅橋紅仿古家具團隊考察了其他流傳至今、保存完好的圈椅,遂把后裝的素牙頭進行了更改,與正面的雕花云頭角牙一致。
▲紅橋紅仿古家具團隊仿制的壽字紋圈椅
— 3 —
眾星捧月
該椅的椅圈由搭腦向兩側前方延伸,順勢而下,與扶手融合成一條多圓心的優美曲線。
▲紅橋紅仿古家具團隊仿制的壽字紋圈椅
椅圈輪廓十分突出,成為這種款型椅子的造型主調和特征。其他設計部件都與之呼應,烘托和強化這一圓形主題。
▲壽字紋圈椅局部
而此椅的視覺中心——靠背上雕刻的壽字紋,更是起到了點睛作用。
以壽字紋為中心,又將靠背兩旁花牙子和椅腿上端的花角牙等小裝飾統一起來,并與椅子的椅圈、靠背等相呼應,起到了有趣的眾星捧月的烘托作用。
▲壽字紋圈椅靠背
正因為是視覺中心,所以這團壽字紋雕刻得好壞與否至關重要。通過與市面上其他仿制壽字紋圈椅對比,可以發現,很多雕刻得機械化痕跡太明顯,線條生硬呆板、不流暢、不圓潤。
靠背的曲線在向下離開座面18cm處完成托腰任務后沒有再“飄”,而是柔中藏力,改以90°角插進座面后框之卯口,形式美在這里又被不動聲色地柔和到合理的結構之中。
此椅各部件的截面都是大小不同的圓、橢圓等截面,極有韻律美感。這一微小的變化,制作起來可一點不省事,但不細看,幾乎看不出來。
椅圈兩端略向外轉,作“鱔魚頭”式混圓處理,豐富了以主圈為代表的圓的韻律美的設計效果,是明式家具中運用變化與統一造型規律十分成功的一個案例。
秉承明式家具一貫的簡約和通透的美感,紅橋紅制作的這把圈椅巧妙的應用了工藝美術的設計原理,從功能、工藝到裝飾等方面真正達到了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。
— 4 —
天圓地方
長期以來,明式圈椅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,刊登于世界各地的媒體中,這種天圓地方的天人合一思想,彰顯著中國博大的文化精髓。
明式圈椅代表著中國文化被廣為傳揚,這種文化的影響也造就了圈椅的存世量和坊間生產量倍增,這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從艾克、安思遠、馬科斯、柯惕思到王世襄等等國際明清家具大家的圖錄,得到諸多對于圈椅的認知,也糾正了許多以往盲從就業的錯誤。
不得不承認,它是一種充滿傳奇和經典故事的椅子。幾乎所有的紅木家具市場,都會看到它的身影,圈椅,最廣泛,也永不過時。
在國內外領導人重大熱點會議場所等,使用的座椅就是圈椅,再退回到普通的市場中,幾乎每個商家都有圈椅的生產,這就是圈椅的市場號召力。
然而市面上仿這把圈椅的很多,但是做對的不多,做好的就更少。就像某古典家具學者所說:
仿古切不可泥古,古物有時候也騙人。
前人所犯的錯誤,后人有義務重新糾正。不同于旁人的照搬全抄,陳洪偉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,讓經典之器更為經典!
- END -
【提示】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,如有轉載,請說明出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