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各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、生活居住條件不同,造就了中國古典家具獨特的地域性文化傳統。
古典家具代表除了代表性的京作、蘇作、廣作家具之外,還有獨具特色地域文化的晉作、徽作、魯作、川作等家具。
今天研習君說的是山東地區的“魯作”,魯作家具作為明式家具的一個分支,由于深受重農抑商文化傳統的影響,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甚至停滯不前。
— 1 —
民俗文化
明清家具以蘇作、京作著稱于世,不知有魯。
探究其原因,主要為整個山東家具各個地區的做法不一致,不系統、不規范,特點不算太突出,以至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其中若是存在精品,數十年來也大量外流,混跡于其他地區家具之中,見者也不知是出于山東,被誤認為其他地區作品。
由于魯作家具所處于的文化環境,不是一種單一的文化,而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。
兩種古老文化存在差異,相對來說,齊文化講求革新,魯文化尊重傳統。兩種文化有機地融合,造就了齊魯人海納百川的品性。
山東民俗文化由古至今,因移民、交通、外出謀職等原因,不斷發生地域之間的交流,表現于民俗演變,形成了吸收與開放兼有的態勢。
元、明、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,如山東地段的德州、臨清、聊城、濟寧等,受南北漕運影響,風俗與山東其它地區多有不同。
因移民而帶來的民俗文化對山東民俗產生了深刻影響。
▲清中期榆木南官帽椅
明初推行”移民寬鄉”的民墾政策,從明洪武二年到永樂年間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山東。
魯作家具因此受到晉作影響,在正面處理上與晉作家具大同小異,只是往往在背面底部等觀察不到的地方處理得明顯草率。
▲清中期榆木南官帽椅(局部)
同時,齊地位置處于蘇晉之間,使得魯作家具又兼具蘇晉之風,盡顯中庸之道,融各家之所長,形成了“形制上高古淳樸,工藝上嚴謹扎實”的美學特色。
— 2 —
取材制宜
魯作家具在選料上,并不側重于使用高檔木材,所用多是山東本地生長的硬質中等木材,如榆木、槐木、柏木、楸木等,因為其取材制宜,所以用料粗壯。
▲明末清初榆木黑漆四面平子母屜架子床及腳踏
榆木
魯作家具最常見的榆木家具,是采用山東本地隨處可見的黃榆木制作的,顏色呈黃色。
▲老榆木窗扇
榆木有和櫸木類似的寶塔紋理,但材質方面不如櫸木細膩,其木性刨面光滑,紋理通達清晰,具有堅韌耐腐、耐蟲蛀、不變形、強硬適中的特點。
搭載著老榆木的質樸、滄桑、粗狂,魯作家具呈現出一種自然古樸的滄桑感,別具一格。
槐木
在魯作家具中,槐木和榆木材質外觀相近。相比之下,槐木密度比榆木大,因此更加細膩、沉重。
▲清早 槐木南官帽椅
槐木表面帶有凹凸明顯不太規則的紋理,民間稱其為“有筋”。
▲清早 槐木南官帽椅靠背局部
與榆木類似,槐木也幾乎可以用來制作各種大件、小件家具。槐木的優點,在于其木性耐磨、耐腐、不生蟲,幾乎不變形,這是很多木材所不具備的。槐木的缺點,是不易精雕。
柏木
制作傳統家具的柏木,最常見的有兩種。一種是多制作于蘇作的南柏家具,一種是本地產的多用于魯作的北柏家具,也稱為黃柏。
魯作的北柏家具形式多樣、不拘一格,常用于制作榻、桌、凳、案、柜等家具。
北柏的優點,是其木性變形率低、耐腐、耐磨、硬度高、材質細膩。北柏的缺點,是節疤比較多。
楸木
楸木作為世人喜愛的較優質家具用材,是魯作家具的首選木材。
楸木皮遇水呈黑色,其材質具有軟硬適中、細膩勻稱、輕重中等、干縮率小、耐磨強、無異味的性能。同時,楸木還具有清晰,通直、富有韌性的紋理。
楸木在加工時,采用膠接、涂飾、著色等方面,都可以與其他木材相媲美,其通常都適合用做傳統花格門、窗等。
一般來說,魯作家具體積碩大、尺寸適宜、結構處理粗細隨性,對家具在造型結構、藝術效果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
— 3 —
造型裝飾
魯作家具遵循“質有余者不受飾也,至質至美”的裝飾語言,裝飾技法很少用鑲嵌。
▲黃花梨嵌大理石插屏
少數魯作家具裝飾所用鑲嵌,有一種是嵌金銀絲手法,最為特殊,這是區別于“它作”家具之處。
京作家具多用鑲嵌與紋飾,鑲嵌多用銅、琺瑯、玉石、象牙、珠寶、玻璃等材質;紋飾則多從古代玉器、銅器上汲取素材紋樣,如常見的夔龍、勾卷云、拐子、饕餮、獸面、螭虬、蟠蟬等口。
蘇作家具裝飾具有較濃的文人氣息,大都采用小塊堆嵌的雕刻手法,多用玉石、彩石、象牙、木雕等作為鑲嵌材料。
題材方面主要是采用名人畫稿、梅松竹、山石風景、花鳥及神話故事等,局部飾樣多為纏枝蓮或纏枝牡丹為主的花紋。
廣作家具的獨特之處,是重視深雕、滿雕手法,多以山水、樹石花卉、鳥獸、神話故事及現實生活情節等作為題材。
在此基礎上,廣式家具又融人了西式的西番蓮飾樣圖案,鑲嵌多用象牙、琺瑯、玻璃等,形成廣作家具獨特的裝飾風格。
而魯作家具多在線腳、腿足、端頭、牙頭、牙板、券口、圈口等家具小面積的位置,采用浮雕、透雕、圓雕等手法。
▲清末民初紅木雙人床
其雕刻題材,多用龍紋、鳳紋等動物紋樣和卷草、蓮紋、靈芝紋等植物紋樣,以及云紋、山水、人物、宗教圖案等其他紋樣。
這些雕刻題材,多是體現儒家中庸、禮樂和道家無為的思想。
▲清中期拔步床
在表面涂飾上,魯作家具較“它作”有所不同。魯作家具以鬃漆工藝為主,采用清漆涂飾,用漆較厚,一般要5~10遍涂漆次數,使家具木質的天然紋理更加透徹,呈現出家具純樸簡約的風采。
▲螭龍紋南官帽椅
▲四出頭官帽椅
魯作家具的造型風格比之蘇式的纖秀、京作的奢華、晉作的古拙更顯敦厚質樸,粗狂中帶有大氣。
加之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,富有“方正古樸”、“師法自然”的美學特性,充分體現了儒家君子皆向之的“以醇古風雅”生活的意識情懷和追求,盡顯彬彬君子之風。
— 4 —
制作技藝
由于魯班作為明清家具制作技藝的鼻祖,其誕生地又在古時的山東,因此家具的制作流程,魯作在工序上和“它作”無任何差別。
從選材開始到家具制成結束,可以用“天下木工之大同”來概括,盡管如此,魯作與“它作”在制作技藝上也各有不同。
蘇作因用料俊秀,多采用包鑲手法采用雜木為骨架,外貼名貴硬木材料,部件上采用拼接手法制作。
京作不采用包鑲和拼接手法。廣作多用人體工程學為基礎,再施以西式紋樣的技藝。
▲左圖起依次為:蘇作、京作、廣作
而魯作在制作技藝方面,往往在家具背面底部等地進行草率處理,讓人感覺內斂含蓄,中正平和。
但在制作上傳承了中國建筑上的“木構架梁柱結構”構造方法,以科學的榫卯結構結合部件,堅實穩固,適宜冷熱干濕的各種氣候。
— 5 —
結語
魯作家具作為延續傳統山東民俗文化的載體,以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無為思想為精神內涵,體現出其有普遍性和傳承性的藝術價值。
魯作家具傳承著齊魯人骨子里的厚重、樸拙卻不失剛毅、智慧的性格。
不僅通過樸實、儒雅、大方、舒展的物質形象展現出造型的藝術魅力,而且在傳達一種合乎自然“至質”的和諧,給而今庸庸碌碌的我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脫俗與生機。
現代的“魯作”家具制作雖傳承了工序環節,但機械化設備的投入使其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。因此在欣賞魯作家具時,更多的不是在于器物本身,而是其文化承載。
- END -
往期回顧
聲明:公眾號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搜集,由于網絡素材來源不明,除公眾號組織的資源外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原創文章轉載,請聯系后臺授權。
【提示】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,如有轉載,請說明出處